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视野
“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有些话看似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但却会对他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比起盲目夸孩子“聪明”,不如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实力,这样他才能突破自我,拥有好成绩。

——鹿妈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教育编辑部
来源 | 教育(ID:edu618)

提起她儿子,闺蜜就十分头疼:

“这孩子是聪明,就是不努力,我和他说八十遍了,努努力肯定能更好,他就是不听。” 

其实,闺蜜和我说这个话题已经不止一次了。 

每次我们聚会,聊到孩子,闺蜜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说他聪明就是不努力,无奈的言语中还有着一丝骄傲。

而她儿子对于自己不理想的成绩,也没有一点沮丧,反而自信满满,甚至有些得意。 

“哎呀,这次是失误,下次我稍微努努力,成绩肯定好。”

我知道,在我们做父母的眼中,自家的孩子永远都是优秀的。 

很多父母也都会通过像闺蜜一般言语鼓励的方式,希望孩子可以更进一步。

这种盼孩子更好的心情可以理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鼓励都有正面效果。

“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这句话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努力”
经常听到这句话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小时候被评价“这孩子聪明,就是不爱努力”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网友@鲸鱼回答说:自负又自卑。 

听多了夸奖,觉得自己确实挺聪明的,但是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的时候,就是这样。

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常常会这样说:

“你很聪明,就是不努力。”

“你这么聪明,想做的话,肯定就能做到。”

“你是聪明的,就是太不认真了。”

原本目的是想以此来督促孩子学习进步,但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产生副作用。

日本电影《垫底辣妹》中的男孩森玲司,出生于律师世家,家里人一心盼望他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在他母亲眼中,他就是一个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的孩子。

但是森玲司并没有如家人期望般优秀,反而思想叛逆,沉迷游戏。

无奈之下,森玲司的母亲将他送去了补习班。

补习班老师在了解情况后,一语便道破了森玲司母亲的教育误区。

“只要做就可以做到,这么说是不好的,假设如果做了但没做好,就是证明自己无能了,孩子会越来越消极了。”

这看似鼓励的话语,实则是在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要承担努力过后成绩依旧不佳,被周围人嘲讽的风险。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孩子会慢慢地给自己设限,建立自我安全区。 

三毛曾说:不断地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 

而“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努力”这句话,让孩子失去了向上爬的动力和决心。 

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自我突破,又何谈进步和成功呢?

“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努力”

这句话到底有多可怕? 

孩子一旦听多了这句话,不仅仅会出现自卑、自我设限等情况,更危险的地方在于,它会带给孩子两大错觉: 

1. 我是天赋型选手 

长期被定义成“聪明,就是缺少努力”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天赋型选手。

别人取得好成绩要挑灯夜读,而自己只需要看看书、做做题就行。 

长期的自我认知错误,会造成这样的心态:我还没有尽全力,全力之下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情。 

可事实上,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们从来不会拼尽全力做一件事。 

因为他们要留有空间,给众人留下“不用心,成绩依旧不错”的感觉,以此来得到“你很聪明”的肯定。 

2. 聪明比努力重要 

我们都经历过孩童时代,都知道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说“真聪明”而不是“真努力”。 

因为孩子对这两个词的认知,就像《奇葩说》中的庞颖所说:仿佛努力跟聪明比起来,是低人一等的。

“全力以赴”四个字,对于聪明的小孩来说是个贬义词。 

只有笨人,才会用努力来达成目的。

在这种优越感下,很多聪明的孩子甚至选择故意不努力,以此来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长期以往,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变成了“固定型思维”。 

所谓的固定型思维,是认为人的能力,尤其是智力是天生的,哪怕是经过后天努力也很难改变。 

心理学家Carol通过实验证明:固定型思维是孩子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不善于挑战的祸首之一。

纵观那些大放异彩的孩子,天赋从来不是唯一,谦虚的态度和长期的坚持才是他们制胜的关键。

别再对孩子说

“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努力”了

相比毁灭式地夸赞孩子的天赋,不如从实际出发,帮孩子认清自己、明白学习的本质。 

要让孩子清楚,天赋没那么重要,付出的过程和结果才是成正比的。

泰国短片《努力一点点》中,小男孩M被妈妈送去学足球,但是他的基础不好,头球的技术更是几乎为零。 

男孩很沮丧,也没有什么信心,放学回家后闷闷不乐。

这时他的妈妈鼓励他说:

“在这之前你都完全不会用头去顶球呢,但是现在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


男孩听完妈妈的鼓励,立刻跑出去练习顶球了。

就这样,妈妈不断鼓励肯定,男孩不断反复练习,最终在比赛时男孩没有辜负自己的苦练,成功进球。 

看完这个短片,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真的很有智慧。 

她所有的鼓励和夸赞都围绕着孩子学球、练球的过程,而不是从头到尾就夸孩子有天赋能踢好球。 

美国曾有学者研究家长对孩子两种夸奖方式:夸奖孩子做事的过程、夸奖孩子天生的特质对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经过长达五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

“你真聪明”这种十分常见的夸奖,其实并不能起到推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反而是夸赞孩子做事的过程,在五年后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用“你这么聪明,就是不努力”这句话来鼓励孩子了! 

正确的做法是去夸赞孩子做事的过程,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对此,家长可以从心态、毅力两方面出发。 

首先,不再夸赞孩子的天赋,尽可能地去夸赞孩子的付出。 

“你这道题做得很好,连细节都写的非常完整。”

从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他们的努力,平衡孩子心中聪明和努力的地位,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天赋在学习这条路上缺一不可。

其次,培养孩子谦虚的求知欲。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学会了爱“翘尾巴”。 

就像我闺蜜的儿子,听课10分钟,就觉得40分钟的课程都会了。 

面对孩子的自以为是,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静下心来,引导他进行深度学习。 

比如孩子做完了一道题,那么就去和他讨论这道题的其他解法,而不是直接开始下一题,如果想不到其他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让孩子放下我会做这种高高的心态,和他人虚心求教。 

最后,定制目标,鼓励孩子坚持。 

学习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如何让孩子坚持下去是重点。 

为此,家长可以将漫长的学习进行分解,和孩子一起从小目标开始。 

比如从认真的听完一整节课,到认真学习一个上午。 

逐渐扩大目标,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为孩子埋下坚持和自律的种子。

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写道: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因此,家长们,不要再盲目赞扬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活在“我很聪明”的臆想世界里面了。 

坚持和努力,才是更加珍贵的东西!

与其盼望着孩子的聪明发挥作用,不如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成为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聪明人。 

最后,愿所有的孩子聪明之余,都明白“成功=勤奋+天赋”这个道理,努力学习,成就自我。

*来源:教育(ID:edu618),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今天为你推荐一个宝藏公众号

男孩派(微信号:boy666dj)

都说女孩是妈妈的小棉袄,

那么家里有个男孩,就是妈妈的铠甲。

想知道养男孩与养女孩有哪些不同?

想让男孩不皮不吼,有规有矩?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男孩派

家有男孩,请狠狠地爱……

阜南一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