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视野
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家庭充满仪式感,养出来的孩子更自信,拥有更多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能量。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妈妈抱团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作者 朗读君
源 | 朗读君语文(ID:langdujun150)
当你问身边的人,“1+1等于多少?”他一定很轻松就答出“2”。
但你问他“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他很难立即答上来。
生活的不确定性与重复性,让我们很难想清楚自己整日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故事会走向何方。
我们看起来漫长的一生,也许明天就戛然而止。
当我们面对虚无与荒诞,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努力不一定看得到结果时,仪式感让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真切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生活仪式感,让孩子更幸福
圣埃克苏佩里,作为一个浪漫的法国人,在《小王子》里这样讲道: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做家务的男人》中,王祖蓝女儿gabby,绝对是被父母宠爱的小公主。

节目中,记录下他们为女儿筹备生日趴的全过程。

妈妈李亚男在厨房里做宝宝可以吃的蛋糕,手法娴熟,轻车熟路。

爸爸王祖蓝负责布置生日会现场,徒手打气球,甚至要踮起脚尖才能摆好气球造型。

等女儿醒了,妈妈为她换上新衣服、梳着小辫子,庆祝自己第十八个月的生日。

祖蓝还说想在女儿两岁前,每月为女儿庆生:看到女儿、老婆开心的样子一切都是值得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仪式感里,承载的满是父母的爱。

或许有网友持不同意见:

“一岁多的孩子,懂什么,这不是瞎折腾嘛?”

“孩子这么小,不记事,整这么多没用!”

“现在小朋友的东西多贵啊,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被记录的。

正是有这些仪式感,这些“没必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在这个跟以往不同的时刻,父母对他的爱、重视和用心。

在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明白,在每一个平凡而重复的日子里,可以过得不一样,可以活得更有趣、更幸福。

仪式感成为了平淡生活的标记,让孩子们记得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它能给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每一个无意义的重复性的动作赋予内涵。

它使孩子活在当下,使孩子常常满怀期待,等待某个特别的时刻来临。

就是这些对别人来说可能无意义的时刻,却可以让孩子们内心被幸福感填满,有力量踩碎巨石。

这样,即使孩子们回首往事,惊觉自己的人生故事无头无尾,也无需害怕。

因为早在逝去的无数日夜里,父母为孩子做的那些充满仪式感的事,就已为孩子们标定了生活的意义。


家庭仪式感,让孩子更懂爱
王雪的家里是没什么仪式感的。
过生日是唯一和仪式感沾点边的事情,一家三口例行公事般的出去吃个饭。
蛋糕也不是每年都吃,她的父母总说自己岁数那么大,过生日没什么用。
更别提父母的结婚纪念日了,即使有假期也很少特意做点什么,能在家歇就歇,她爸妈经常说:
上班太累了,好不容易放两天假,出去干嘛?人那么多,闲得凑热闹,瞎讲究。
小时候她以为其他家庭都一样,“过节”是少数有钱闲人的做作。
可是渐渐的,她发现周围很多人都会为了家中每个成员的生日精心筹备;
为每一个特殊的日子庆祝,甚至有固定项目,还会为了家庭聚会期待和打扮。
逢年过节,朋友圈里大家刷屏,灯火辉煌地吃着家宴,而她家还是和平常没两样。
那感觉就好像家里灯泡坏了,颓废极了,对生活没一点热情和新鲜感。
从小到大,王雪家对仪式感的漠视,让她好像已经失去融入欢庆气氛的能力,甚至有些畏惧。
对于任何庆祝特殊日子的行为,都有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既瞧不上又羡慕。
别人生日party上她会很不自在,也不敢主动把自己生日告诉别人,觉得是个麻烦要偷偷摸摸地过掉。
朋友祝她生日快乐,一边说谢谢,一边内心尴尬到发皱。
生活是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而那些家庭里的仪式感,教会孩子在苍白枯燥的日子里,享受时光。
如果一年365天,没有什么区别,那过起来多么无聊啊!
现在的年味不如以前足,每一个假期的感觉都一样,全部意义只不过是休息而已。
不同的家庭仪式感,会让一年中的某些日子变得和平时不一样,就像在平静的水平上荡起一点涟漪,让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比如端午节,和孩子一起这里买米,那里买叶子,一起包,一起煮,一起吃。
家庭仪式感会让孩子更热爱生活,而且这种仪式感也给他身边的人带来幸福感。
正如王小波所说: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家庭仪式感就是生活的诗意符号,流淌出父母对生活的用心和努力。孩子心无旁骛地体验和实践,生活才会变得回味绵长,孩子更懂得爱。


教育仪式感,让孩子更好学
大学时,授课导师有个习惯,每天中午吃完饭,都会看一会儿书。
后来发现他儿子每天也是这样,就问儿子,为什么饭后要看书。
儿子说,从小见你每天饭后都看书,我以为吃完饭就应该看会儿书。
并且每周日的晚上,是他们一家人的阅读时间,雷打不动。
一家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关掉电视、手机,互相探讨趣事。
教育中的小小仪式感,让孩子更加好学,更愿意去学习。
孩子学习的最有效方式是模仿,而不是被命令。
模仿所带来的学习效率,要比直接下抽象的命令,要容易并且有效太多倍了。
与孩子一起学习,父母陪伴他们时,让他们感觉到你爱他们,重视他们。
当然制定教育仪式感的前提是,孩子能够接受这些信息。
如果不能接受,父母千万不要去强迫孩子。
父母彻底的了解孩子的期望和需求之后,再去决定和孩子一起做什么。
父母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他们由此而有了安全感,这个感觉和过程,很重要。
写作业的时候,保持桌面的整洁;
引导孩子在便签条上写下每日的代办事项,完成后打个勾,制作孩子的专属“效率手册”。
陪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玩手机,它可以轻易的摧毁酝酿几十分钟的状态,把思绪勾引的漫天飞舞。
学习中小小的仪式感,帮助孩子清空思维,更加专注与投入。
教育孩子不是灌输所谓的知识。
知识可以由学校来主导传授,但是行为、意识、品德等等的教育,大部分是需要靠父母来完成的。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并不能立刻就理解很多事情和要求,需要靠家长言传身教去探索。
而教育中的那些仪式感,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且能够让孩子更积极的去学习。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意气风发有着远大志向,向往美好的爱情。
可现在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最不愿成为的普通人。
日子就这样潦草地过着,今天好像过得像昨天,如今好像过得像从前。
我们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很少有人会扭头看看自己在生活,仪式感究竟有多么的匮乏。
村上春树说过: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好多时候,听到许多人在抱怨,生活忙碌辛苦而又平淡如水,似乎没几件事情值得回味,连过年都提不起兴趣了。
还能留下点记忆的,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
在毕业典礼上起立唱国歌;

在结婚登记时郑重宣读誓词;

在孩子百日宴上点燃蛋糕蜡烛;

在告别逝去亲人时泪流满面;
……

让人记忆犹新的,往往是充满仪式感的时刻,一个人百分百地投入虔诚和感动,生活才会有鲜活的存在感。

正因为如此,父母需要通过仪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情感;父母也需要通过仪式,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情感。

所以如果在一起请把每一天当成新的一天来过,如果要分离请用力道别,后会无期。

如果你也有感触,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父母。

一辈子太短,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储存一些回忆,岁月静好,不负过往。
*来源:朗读君语文(ID:langdujun150),每日分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

*本文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阜南一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