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课堂三问,问出教学本真

一节课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扎实、高效,实现学生思维的增量?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彭红 河南省南阳市实验学校

————————

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理解教材,读懂学情,课堂就可能出现目标泛化、模糊,教学内容一锅粥的现象。
一节课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扎实、高效,实现学生思维的增量?我们不妨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1

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什么

每节课的基础性目标、关键性目标都需要教师心中有数。
教师只有走进教材细品细研、走进学生了解学情,才能够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比如,1—6年级都涉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这个目标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第三学段是“熟练用”。一、二年级是学习,从三年级开始,朗读成了阅读的手段,学生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感悟文字情感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要求“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不同的文本表达方法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文本也存在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师究竟要引导学生领悟何种表达方法?这就需要注意各年级的不同要求。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六单元要求“初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第七单元要求“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五单元要求“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第七单元“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效果”,第八单元“感受风趣的语言”;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了解文章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第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第四单元“体会外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第五单元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当教师明确了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每节课就不必面面俱到,抓住关键的表达方法作为目标即可。

2

这节课教什么
“教什么”就是教学内容。
课堂上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教师的满堂灌现象,灌得多了,学生就会没有兴趣。
一节课究竟要教什么内容?要围绕“关键性目标”进行选择,对教材我们可以有取舍,可以有二次开发,也可以有拓展。
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桥》时,把阅读的关键性目标定为课后第4题“体会悬念的好处”,那么在选择内容时,就选择文章结尾两段,让学生谈“揭示两个人的父子关系是放在结尾好还是放在中间好”。由这一内容带出文中相关内容,然后出示一篇“设置悬念”的文章,让学生通过两篇文章的阅读找出共性,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
当课堂上所有教学内容都为设定的目标服务时,教学目标就会更精准,“一课一得”的课堂自然会让学生学得更扎实,印象更深刻。

3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吗

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要看学生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看有无发展。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引导,但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获得学习经验。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能力、方法时,才意味着学生真正学会了。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起点,确认教学的终点。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从零开始,教师要针对学情来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说,就语文课来说,如果学课文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总量是1,那么这节课结束,知识和能力的总量应该是1+X,这个1+X就是这节课的价值。
这需要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测来发现。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愿你做这样的教师
厉害的老师,公开课会用这些过渡语

全国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论坛来了!

2023教育工作重点: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阜南一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