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新课标的一大新挑战


新评价:新课标的新挑战。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标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标准将对中小学的考试制度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教学中,特别是阶段性学习测评中,怎样落实“学业质量标准”?



新评价:新课标的新挑战

王旭东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专门把“改进教育评价”单独列为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制定了详细的学业质量标准,让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评价标准做到整体统一,确保“教—学—评”一致。

这些评价新理念和新技术,要求学校和教师必然开展务实有效的评价改革。


01

区域改进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将严格遵守课标规定的性质和目的、命题原则、命题规划、试题研制等规则进行,试卷质量比较稳定,测评的科学性增强。
整份试卷凸显育人导向,强化素养立意,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会减少客观题和机械记忆试题,增加探究题、开放题、综合题和跨学科试题,优化试题结构,提高试卷的信度和效度;试题情境会涉及大量真实的生活情境,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和“双减”背景,有望合理调整试卷的难度。

省市层面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难度值可能从0.70—0.75调整到0.75—0.85,同时会加大高分段学生的区分度。区县层面的小学生毕业考难度会从0.80—0.90调整到0.90—0.95。

通过试卷内容和难度变革发挥学业水平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改革,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推进新课标有效落地。



02

学校重构学科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各地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和各种名义变相考试。
要把新政策与新课标评价改革理念相融合,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重构校本化、过程化、分项化、等第化的学科评价体系。


一要降低期末纸笔评价的权重,加大作业评价、课堂评价、专题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的权重。
二要大幅度减少传统的纸笔考试次数,大力开展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表现性评价。例如,语文、英语加强听、说、对话能力的评价,数学加强测量能力、模型制作能力的评价,物理、化学加强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三要实施分项评价,淡化总分评价。例如,把语文分成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4次评价,每一次评价都侧重形成性、促进性和诊断性,通过师生协商评价,促进双方自我总结、反思、改进。
四要采取等第评价,不要分数评价;消除排名排序的思维定式,保护学生自尊心。
五要从水平评价转向增值评价,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激发所有学生的上进心。



03

教师优化过程性评价

重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学习品质等日常评价。我们要增强日常评价的育人意识,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捕捉学生有价值的表现,因时因事因人选择评价方式和手段,增强评价的适宜性、有效性。在课堂上,要评价学生课前准备、听记表现、提问交流和合作探究等学习行为;即时评价学生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形成的程度。作业批改要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思维策略、订正效果和作业规划等,及时评价学生学的效果和自己教的效果。基于日常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习毅力和学习专注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情感等学习品质外显行为。


常态化开展表现性评价。用表现性评价等新方式替代传统单元考、周考、月考或期中考。表现性评价最适合测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场景大多为真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科学情境,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的、复杂的大问题。通过表现性评价实现“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能力立意”,实现“重视解答习题能力”转向“解决真实问题实践能力”,实现“应试能力”转向“操作性表现性技能”和必备品格。一线教师要学习表现性评价命题研制技术,学会表现性评价项目策划和组织。


改良期末纸笔评价。学校期末考试的性质是标准参照考试、过关性考试、低利害考试、校本化考试,不是常模参照考试、选拔性考试、高利害考试、区域性统考,必须严格遵守“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重点教、重点学,就重点考;没有教、没有学,就没有考;教得浅、学得浅,就考得浅;怎么教、怎么学,就怎么考。80%—90%的试题来源于课堂、作业和课本,引导学生重视课堂、重视作业、重视课本。严格控制难度,让优生考出危机,让中等生考出竞争,让后进生考出希望。建议小学难度0.90—0.95,初中难度0.80—0.95。建议教师逆向设计“教—学—评”,以评定学,以学定教,即先研究“评”,再研究“学”,后研究“教”。先对照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内容要求,研制期末试卷、大单元试卷和核心素养评价项目,即把抽象的学业质量标准具体化成典型试题和活动项目;再参照这些试题或项目内容,改编设计成单元作业、课时作业、学科实践等学生学习活动的重难点;最后结合教材、课时教学目标和学情,备课上课,开展匹配的教学活动。


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评价理念落后、评价技术不高的现象。因此,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是实施新课标当务之急。


学校要重构学科评价体系,这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工程;区域层面必须尽快改进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引领新课标实施的指挥棒。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综合评估科科长

来源 | 《中国教师报2022年中国课改观察》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15位教育大咖给教师发来“专属新年祝福”
《2022中国课改观察》特刊正式出炉
写给教师的假期成长清单
《寒假作息时间表》来了(建议收藏)

阜南一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