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将劳动教育的大命题“做实、做细”

“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专题论坛在郑州市艾瑞德学校举办。


“劳动教育的故事里有万物生长,郑州教育的故事里有山川苍翠,春天的故事里总是预示着秋天的果实——本届论坛中专家报告、案例分享、点评升华所展现出的见地、启迪、点拨、碰撞,都会长进郑州教育教研实践的果实里。”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姬文广在“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专题论坛致辞中表达着自己的殷切期盼。


日前,由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主办的“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专题论坛在郑州市艾瑞德学校举办,原国家督学成尚荣、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军等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如何理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何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更好构建“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围绕这些话题,与会专家展开了一系列深入讨论。


顾建军重点分析了劳动教育的几种基本关系,包括劳动性与教育性的关系、课程性与五育性的关系、体力性与劳动性的关系、开放性与结构性的关系等。顾建军认为,必修课程、学科渗透课程、校外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劳动等共同构成了劳动教育的实施体系,劳动教育课程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衔接,要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主导作用。顾建军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一定要放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真正使劳动教育课程能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与“五育融合”的关系,郭华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从整体育人的角度整合学科间的关系,要求教育者重新看待学科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建立“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生活是不分科的,思想也是不分科的,科学、艺术、劳动都是不分科的。我们怎么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自觉意识到生活、思想、科学、艺术、劳动都是不分科的?这就需要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解决问题。”郭华说道。


对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刘志军有自己的思考,他主张“设计劳动项目的时候,既要考虑家庭,又要考虑社会资源”。刘志军认为:“只有家庭、社会、学校协同育人,才能真正构建起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


李政涛总结了劳动教育的几个典型特征:理论化、标准化、融合化、日常化、协同化、一体化、创造化。以融合化为例,李政涛表示,“五育融合”解决的是“五育割裂”的问题,“五育”之间存在分离割裂甚至矛盾冲突的问题,需要通过融合来解决。“今天的劳动教育不能再用‘割裂’的思维来设计和实施,一定要与其他‘四育’融在一起,重新定位、重新架构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案。”李政涛说道。


“劳动教育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柳夕浪的回答是“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是对整个教育活动和德智体美各个要素的综合把握和综合实施”。柳夕浪认为劳动教育与文化学习不同,“如果说文化学习侧重于理解世界,那么劳动教育则注重引导学生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加深对于世界的理解”。


在劳动教育实践的成果交流环节,对于如何让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日常化,郑州市艾瑞德学校校长李建华分享了学校“四园联动”的体系构建和实践经验。“如果说前几年我们在解决劳动教育场域问题,后几年则在重点解决劳动教育‘真劳动、全时空、课程化、成合力’等问题。”李建华表示,“‘真劳动’是追求,学校要让学生去校园、家园、社区、田间劳动,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中劳动,要让学生在自觉、自愿、坚持不懈的付出奉献中劳动;‘全时空’是场域,包括劳动文化、劳动工具、劳动材料、劳动氛围的营造;‘课程化’是基础,学校设置了48个劳动主题任务群、180个劳动项目,贯穿学生完整的小学生涯;‘成合力’是机制,学校通过目标导向、整体统筹、融通渗透、激励牵引,努力让各种校内外资源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最后,李建华用一个公式进行总结: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日常化=(真劳动+全时空+课程化+成合力)×坚持,“最终要解决劳动教育日常化中‘人人、时时、处处、事事’的问题”。


对于一体化劳动课程的建构和区域实施,郑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曹淑玲表示,应该不断循环、实践、检验、优化,解决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建构、有效实施等难题。对于劳动教育怎样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与世界,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寇爽认为,只有体现“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学生在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可以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习得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劳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索,郑州高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钱水征表示:“要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主体情境,要将日常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进行融合,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框架。”


对于各种思想的碰撞、实践的分享,成尚荣在点评总结中说道:“如何高质量实施‘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一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下功夫,二是深刻认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四是强调课程的综合化、科学化、规范化,五是让劳动教育成为常态,六是校长和教师要强化‘五育融合’的意识。”


论坛最后,到场嘉宾集体参观了艾瑞德学校。“到处都是学生劳动的身影,穿着五彩马甲的‘劳动小卫士’、送物上门的‘快递员’、整理书籍的‘管理员’,还有‘开关长’‘水杯长’‘黑板长’……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劳动不分贵贱,岗位没有大小’。”一名参会者说道。据悉,艾瑞德学校是一所“没有保洁工”的学校,所有劳动任务均由学生完成。学校设置了多种劳动岗位,让劳动从被动安排成为学生的主动意识,学生也因劳动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应该通过劳动教育厘清学生需要具备的劳动素养,包括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丰沛的劳动情感、充足的劳动知识、适切的劳动技能、活跃的劳动思维、强健的劳动体魄等,致力于劳动教育难题破解、劳动场域建设、劳动课程开发、劳动样态营造,将劳动教育这个大命题,在温度和故事的土壤里‘做实、做细’。”艾瑞德教育集团董事长孙银峰说道。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愿你做这样的教师
《中国课改观察》特刊正式出炉
申报及投票系统开启!2023书单等您推荐!
2023教育工作重点: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阜南一小公众号